德第6集团军的覆灭:斯大林格勒可用尸体丈量

日期:2016-04-02 来源:解放军报

 

   面对第6集团军被合围,参谋总长蔡茨勒竭力主张保罗斯率部立即向西南突围。这在被围后的一个星期里完全能做到。蔡茨勒几乎已说服了希特勒。但这时偏偏蹦出个戈林来,他向希特勒信誓旦旦,他的空军每天可以给包围圈运送500吨作战物质。

   以后的事实证明,戈林的空军在保罗斯被围期间里,平均每天只能空投104.7吨物质。戈林如此不负责任说大话而贻误战机,原因是自不列颠之战以来,他的空军在希特勒眼里地位一落千丈,为了重新获得希特勒对自己的信任,戈林便想在斯大林格勒这样关键的时候“露一手”。

   戈林因其一己之私心,使得保罗斯的第6集团军丧失最佳突围机会,而空军实力也遭到惨重损失。整个会战期间,损失了飞机480架、人员1000多名。

   由于苏军将“霍利特集群”死死牵制得不能动弹,曼斯坦因便决定由“霍斯集群”单独负起救援任务,代号为“冬季风暴”。

   为策应“冬季风暴”作战,曼斯坦因要求被围的保罗斯组织兵力向西南进攻,突破苏军封围,以求和“霍斯集群”形成对进,共同切开一条“走廊”。但保罗斯电告曼斯坦因,汽油储存仅能使坦克部队行驶19公里,只有当霍斯的援救部队到达距包围圈32公里的时候,才能采取策应行动。但当霍斯的57装甲军冲过阿克赛河,距包围圈仅56公里时,保罗斯仍按兵不动。而这已是救援部队前伸的最大极限。

   12月19日,曼斯坦因预感这是第6集团军突围的最后一次机会,遂鼓起勇气,毅然违抗希特勒,向保罗斯发出立即向西南突围,分批撤出斯大林格勒的命令。曼斯坦因已单独负起了抗命的责任,现在就看保罗斯的选择了:是服从顶头上司曼斯坦因,还是服从瞎指挥的最高统帅希特勒。但保罗斯却选择了按兵不动。

   关键时刻,朱可夫发动了一次卓越攻势,使曼斯坦因被迫从霍斯救援军中抽回精锐部队,以应付后方危机。这样,向斯大林格勒解围的进攻部队便成强弩之末,在苏军反攻下而溃退。保罗斯第6集团军的命运就此注定。

   D、投降:加官进爵也没用

   就在德军于斯大林格勒陷入僵局之时,另一路进入高加索地区、夺取当地油田的德军处境也很不妙,面临40万士兵被围歼的危险。德军参谋长蔡茨勒主张立刻从高加索撤退。而希特勒照例固执地坚持“不准撤退,坚守已占领地区”的死笨做法。

   蔡茨勒警告说,如不立即撤退,则高加索方面的德军会遇到第二个斯大林格勒,于是,希特勒勉强同意。

   曼斯坦因现在遇到了更大的问题,那就是要保障危在旦夕的高加索部队安全撤回。要做到这点,他只能希望斯大林格勒被围部队多坚持一点时间,尽可能地拖住苏军主力,以缓和对高加索方面德军的压力。这点他与希特勒很快达成了共识。于是,保罗斯的第6集团军成了这场丢卒保车游戏中的一个卒子。

   在被围后近两个月的苦战中,第6集团军的防区日益缩小,弹药食物奇缺,伤员日增,而俄罗斯的冬天已降临。1943年1月8日,苏军派出3名红军军使,带给保罗斯一份招降书。保罗斯立即将全文发给希特勒,要求在紧急关头给予方便行事的权力,但被希特勒驳回。

   48小时以后,由罗柯索夫斯基指挥的212万顿河方面军,在6900门火炮,250辆坦克,近300架作战飞机的掩护下,向饥寒交迫的德军第6集团军发起总攻。这一仗打得激烈而残酷。俄罗斯的顽强、日尔曼的疯狂都在此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6天之后,德军袋形阵地已缩小了一半。

   1月24日,苏军使者又带来一份新的投降建议。左右为难的保罗斯又一次向希特勒请示:“部队弹尽粮绝……已无法进行有效的指挥……1.8万伤员无衣、无食、也无药品绷带……继续抵抗下去已无意义。崩溃在所难免。部队请求立即准予投降,以挽救残部生命。”

   希特勒接到保罗斯电文后, 发出下列回电:“不许投降。第6集团军必须死守阵地,直至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