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底斯堡战役:南北战争转折之战

日期:2016-03-28 来源:人民网

  油画:1863年7月2日,小园顶之战中,张伯伦上校率领的北军缅因州第二十志愿步兵团向山脚下的南军发起冲锋

  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来到这里,是要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安息之所。

  ——1863年11月19日 亚伯拉罕?林肯于葛底斯堡国家公墓揭幕式

  南方处境微妙

  1863年,美国的南北战争进入到了第三个年头。虽然北方不曾在战场上取得任何决定性胜利,但是南方(自称为“美利坚联盟国”)看起来却会失去整个战争。在将鲜活生命祭奠战神马尔斯的祭坛上,南方似乎将要流尽鲜血。相比拥有2200万人口的北方在战争期间动员的兵力只有6%是需要依靠兵役法征集的义务兵(其余都是志愿兵),南方早就规定18岁至35岁的白人男子有兵役义务,最终,通过征兵法征召的兵员达到30万人,占南军(“同盟军”)总数的三分之一。对于总共只有550万白人人口的南方来说,青壮年几近扫地为兵了——南方还有400万黑人人口,但他们不但不能当兵,还是南方民兵防范的对象。而南方工业的落后更加剧了兵力上的劣势,战前的南方工业基础异常薄弱,缺少轧钢厂和鼓风炉,更没有一家军火工厂。虽然战争开始后新建的里士满兵工厂能够年产步枪6万支,南方在整个战争时期还是为军械和弹药不足所困扰。反而是屡吃败仗丢盔卸甲的北军(联邦军)从无枪械匮乏之虞:战争期间,仅北方的国营兵工厂就生产了170万支步枪。在生产能力的比拼中,北方占尽了优势。

  同样,依托背后强大的经济能力,南北战争时期的北军士兵已经呈现出下个世纪广为世人熟知的大手大脚的“少爷兵”形象,独立战争时期大陆军士兵赤身裸体挨饿受冻的情况早就不复存在了。北军士兵每天每人可以得到12盎司猪肉或火腿,或20盎司新鲜牛肉或腌牛肉;18盎司面包或面粉,或12盎司硬面包或20盎司麦片,还有足量的糖、咖啡、盐配给。为了保证鲜肉的供应,牛群经常尾随部队行动。军队的供应不仅充裕,甚至出现了浪费现象,欧文?麦克道尔少将曾经自嘲“我们浪费的物资和装备,就足以供应足我们军队半数的法国军队”。

  而南方却为棉花一枝独秀的农业生产模式付出了代价,早在1862年春,南方的面粉和肉类就开始出现短缺。当局不得不强征每个农户产品的十分之一,结果引起强烈抗议。到了1863年的春天,南军的给养出现危机,当阿基亚河码头停泊的成排运输船只正在卸下供13万北军士兵和6万匹骡马所需货物的时候,与之隔河相望的南军由于缺粮,“军马都已瘦骨嶙峋。军队由于口粮配给不足,缺乏营养,开始出现了坏血病。运来的食用牛太瘦了”,只能“留待春天喂肥再杀,暂时只配给咸肉”。一位田纳西人记载道:“在1863年春,我在同盟军的一个骑兵旅度过两天时光,他们的食物是单一的面粉和牛肉,再没有其他什么东西。”

  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南方曾经寄予莫大希望的欧洲列强干预的可能也正在变小。1862年9月,英国外交大臣在给首相帕麦斯顿的信里还鼓吹“应该承认南方诸州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法皇拿破仑三世也曾建议列强联合干涉美国内战。但是这个危险的计划很快就无疾而终,原因在于林肯总统宣布解放黑奴之后,欧洲舆论一面倒地同情北方。在法国,“所有知识界、科学家及社会上流人物”都反感南方,拿破仑三世“不能冒犯这个普遍的感情”;而英国民众掀起了汹涌澎湃的抗议干涉美国内战集会浪潮,五十万妇女在声讨美国奴隶制宣言上签名;谢菲尔德的工人甚至说“不,我们应该在英国有一场内战”!唐宁街十号不敢忤逆如此强烈的民意,1863年4月,英国政府下令扣住了英国船厂为南方建造的战舰,同时终止了对南方的贷款。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