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为何火爆西方

日期:2017-02-15 来源:北京晚报

萨缪尔·格里菲斯

格里菲斯翻译的、亚马逊网站畅销的《孙子兵法》

  亚马逊作为美国最知名的网上图书销售商,其畅销书排行榜可以算是美国图书文化流行的风向标。而就在这个榜单中,一部来自中国的《孙子兵法》却常年位居科学类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几位。无论是西方军界还是民间,对《孙子兵法》都倾注了相当的热情。而中国作为孙子兵法的发源地,又能够从西方热烈研究《孙子兵法》的现象中得到哪些启示?

  溯源

  从方块字到ABC

  《孙子兵法》流传西方之路

  东西方文化差距之大,是众所周知的客观事实。从文化最基本的载体文字来说,中国的象形方块字和西方的字母完全就是两个体系。而具体到《孙子兵法》来说,又加上了长达2000年的时间跨度。这个跨度不要说西方人,就是现代中国人没有丰富的古汉语知识也看不懂。因此《孙子兵法》流传到西方,本身就是世界文化翻译史上的“奇景”。

  译者:

  法国传教士钱德明(乾隆的首席翻译官)

  西方首次接触《孙子兵法》,是通过法国传教士钱德明(左图)。钱德明在1750年来到中国,得到了当时乾隆皇帝的赏识,成为乾隆会见西方使节的首席翻译官。1772年,由钱德明翻译的“Art Militaire des Chinois”(即中国军事艺术或中国兵法)丛书在巴黎出版。这套丛书中的第二部,就是《孙子兵法》(另外两部是《吴子》和《司马法》)。一直有一个传闻说法国皇帝拿破仑也读到过法文版的孙子兵法,并对此大加赞赏。但这没有历史上的确凿证据。

  译者:

  英国炮兵上尉卡尔斯罗普

  1905年,由英国炮兵上尉卡尔斯罗普翻译的首部英文版《孙子兵法》在日本东京出版。卡尔斯罗普中文水平不高,只有请两名日本助手进行翻译,由于他对汉语缺乏足够的了解,无法深入汉学经典的文本语境深处,而只能把理解一部分建立在想象之上,另一部分建立在可能来自日本的二手翻译和研究材料上,于是整部著作的翻译可谓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而且大量的内容由于无法翻译而略去了。因此这个版本尽管是首部英文版,但评价并不高。

  译者:

  汉学家的儿子翟林奈(英国驻中国领事官)

  英国人翻译《孙子兵法》的精品出自翟林奈(右图)1910年翻译的版本。这位在中国出生、担任英国驻中国领事官、汉学家翟理思的儿子本身就对汉学研究极深,其汉语水平远不是卡尔斯罗普这个二把刀可比。翟林奈选择的翻译蓝本就是中国国内非常权威的清代孙星衍的《孙子十家注》,译作以中英对照的形式出现,而且是先出中文再出英文,体现了译者对经典原作的尊重,便于双语学者对比检验;用阿拉伯数字为每段《孙子兵法》中的长句加序号,便于西方读者的阅读,仅译本导论就长达43页。该译本不但力求准确,还尽可能达到行文流畅,更接近中文朗朗上口的特点。

    A+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